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漳州新闻
分享

漳州开发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滨海新城

南太武黄金海岸景区岸线总长10公里,是漳州十佳休闲地,也是具有国际品质的滨海休闲公园。章凯 供图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近年来,漳州开发区积极推动港城互动、产城融合,全力打造“活力产业、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的宜业宜居宜游、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滨海新城。

如今,“出则繁华尽揽,入则静谧独享”,已日渐成为这里的生活写照。

从工业区开发 转向城市综合开发

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发区取得长足发展。然而,一些开发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脱节,功能单一,呈现出“白天热火朝天,晚上死气沉沉”的现象。

曾经的漳州开发区,也几乎成为这样的“睡城”。

“85后”的厦门小伙苏力,2011年大学毕业后便彻底扎根在漳州开发区。他经营的咖啡店开在了开发区较早的小区——海悦小区前面,如今月营业额已上10万元。“一开始顾客很少,店里的服务员闲得可以数一早上门口经过的车量。”苏力说,“那时的开发区人流少,就海悦小区,早几年入住率可能十分之一都不到,一到晚上就黑黑的一片。”

翻看漳州开发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早些年,开发区主要以工业开发为主,集中精力建设港口,发展工业经济,城市功能建设配套则成了“软肋”,宜业却不够宜居。

漳州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张伟告诉记者,开发区自创办到2010年,历经了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区开发两个阶段,2010年开始向综合城市开发转型。

应该说,港口开发和临港工业区开发为漳州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开发区已从昔日水、电、路“三不通”的荒草滩涂成为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进口木材集散地,形成了交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三大临港工业产业集群。

综合性的城市开发,才能让一座城市真正迸发出活力。2010年,漳州开发区开始寻求城市发展转型之路:当年编制完成的总规明确提出了“活力产业、生态文明、健康生活”战略定位,按照“一轴一核五区”合理布局产业、服务、生活、生态等各功能区,引领着城市开发由偏重工业向城市综合开发转型、由项目管理向城市综合管理转型、由单纯依靠土地经营获取价值向城市综合开发获取价值转型。

随着城市开发的顺利推进,2013年,漳州开发区启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新十年战略,步入了造新城的崭新阶段。

如今,漳州开发区正举全区之力,加紧推进临港工业转型,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集中精力抓好集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休闲旅游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运营,逐步实现从工业园区向综合城区的华丽转身。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集聚人气商气

双鱼岛,中国首个大型离岸式人工岛,是漳州开发区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又一力作。该项目于2010年2月启动建设,总面积2.2平方公里,总投资35亿元,将打造成突出海洋、亲水特色的国际高端休闲度假目的地。

今年4月底,双鱼岛陆岛连接桥建成通车;5月28日,双鱼岛海梦湾旅游项目正式向游客开放。浅滩碧海浪涛语,清风花田百豚集。自开放以来,每逢周末,便会有周边的游客携家带口,来到海梦湾观海景、赏花海,与上百只形态各异的海豚雕像“嬉戏玩闹”。

“以双鱼岛的开发建设为龙头,开发区旅游业风生水起。2014年入区旅游人数40万人次,2015年剧增到80万人次,2016年上半年已达77万人次。”开发区文化与旅游发展局局长黄清亮告诉记者。

城市发展需要人气。人气旺,商机兴;商业兴,城市兴。

如果说双鱼岛的建设满足的是人们的休闲需求,吸引的更多是“外来”的人气,那么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完善,解决的则是当地居民的民生大问题,集聚的是“常驻”的人气。

教育已成为漳州开发区的一大品牌。从2001年创办自己的第一家幼儿园至今,漳州开发区已形成了由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善的高品质教育体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大附中、厦大附小、厦大幼儿园、南太武实验幼儿园、大径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厦大系”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9月,漳州开发区的居民再次让人“羡慕了一把”——开发区在全省率先推行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年教育支出达1亿元,实现了户籍人口免费教育“全覆盖”。

便捷的交通,是产城融合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对内,漳州开发区已建成市政道路62公里,形成了“四横三纵”交通路网。对外,招银疏港公路和厦漳跨海大桥于2013年通车,与沈海高速、厦成高速连接,形成港区对外快速通道;快艇公交化往返厦门,与厦门仅15分钟航程;厦漳城际轨道R3线等项目也正积极推进中。

今年,漳州开发区还计划投入1.27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等各类惠民便民项目实施。放眼开发区,海滨中学、南滨中学正加快建设,第一医院二期工程如火如荼,双鱼岛市政工程一期将于年底前竣工……

注重生态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2月,漳州开发区武夷山路边坡修复完工。几个月过去,附近居民老周惊奇地发现,整个山坡已恢复成原生态绿化效果,很难看出“人工雕琢”的痕迹。

“除了山就是海”的自然条件,使得漳州开发区的土地大多是挖山填海而成。随着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山体也裸露了出来。去年以来,漳州开发区引进先进的山体绿化技术,大力推进裸露边坡修复,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今年,计划完成边坡绿化20.5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19万多平方米,完成投资2500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漳州开发区围绕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和“七个五”生态建设行动计划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机构保障。2014年5月,漳州开发区生态建设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统筹开发区生态建设工作,为区内生态建设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提供了保证。

规划引领。基本完成开发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绿道网总体规划等,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特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城市。

双鱼岛的开发建设,正是开发区贯彻“绿色低碳”理念的集中体现。综合管廊、气力垃圾收送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先进市政配套,为打造“生态环保”的岛居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绿色”逐渐成为的底色。开发区生态建设方面的投资不断加大,预计2016年可达8500万元。目前,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大于16平方米,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要求。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生态建设的关键。漳州开发区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一区多园”发展计划,加快规划建设“招商局·芯云谷”信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医疗养生产业园在内的多个特色园区,并大力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旅游业等新兴产业。

今年6月22日,由海峡两岸合作的“海峡两岸影视制作(漳州)基地”在开发区正式投入运营。该基地建设分二期完成,当日投入运营的一期工程是福建省最大、最为先进的室内摄影棚。基地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接待40组以上剧组。

“影视基地之所以选择落地漳州开发区,主要看中的就是这里优美的环境,黄金海岸、南炮台等美丽景致都是影视拍摄的理想地方。”投资方之一万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仲武说。

按照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漳州开发区产业项目“四个一批”加快推进。目前,已签约引进平行威客、成功红酒业、林促会森林食品等项目,幻多奇大型游乐园、中大飞天通用航空产业园、EON的VR等项目也正在积极洽谈中,涵盖高科技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今年上半年,漳州开发区共新增注册103家服务类企业,实际到资约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5亿元,增长13.4%。

如今,“依山傍海”成了漳州开发区的资源优势。山海之间,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正快步走来。

责任编辑:周冬

相关阅读
最新漳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逆水寒手游少年柳星闻怎么打 永夜星都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