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2023年泉州市“教育世家”,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苏国好家庭榜上有名。这个家庭累计教龄163年,书香传家,三代人接续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桃李芬芳。

苏国好夫妇和三个女儿、大女婿、外孙女合影 (受访者供图)

苏国好夫妇和三个女儿、大女婿、外孙女合影 (受访者供图)

勤工俭学 成家族首位大学生

“请坐请坐!”记者来到泉州市区苏国好的住处时,84岁的苏国好热情地招呼着。说起自己求学的经历,苏国好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往事如一祯祯画面,在他脑海中回放。

1939年,苏国好出生于南安康美。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作为家里长子,本应承担起照顾弟妹,帮父母分担家庭重任的苏国好,小学毕业后仍想要继续求学。

“当时家里没钱,父亲问我,不读书可以吗?我坚定地回答,不能,而且一定要读。”苏国好笑着回忆道,为了上学,他连续三次到南安国光中学报到,想着是否可以先“赊账”,后续再补交学费。幸运的是,第三次,他终于如愿报名。原来,在得知隔壁村有一同学报名完后刚好有余钱。一心求学的他厚着脸皮找到该同学说明缘由,这才借到了钱,也报上名。

求学期间,苏国好深知读书机会不易,所以更加刻苦,也未找父亲要过报名的钱,全凭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奖学金和国家补助完成学业,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福建师范学院(即后来的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成为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桃李芬芳 教书育人数十载

1963年8月,大学毕业的苏国好服从安排,前往离家百公里的漳州龙海华侨中学任教。一根扁担、一床棉被、简单的生活用具,是苏国好初到工作岗位时的全部家当。

“报到的第一天,我跟学生在他们宿舍挤了一晚。”他清楚地记得,当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他一边教学一边劳动,与学生一起运沙、挑石、耕作、修建围墙、添置教具……

对学生们的爱,苏国好更是用心用情。听闻有个叫林忠义的学生因故辍学,苏国好不辞辛苦,多次家访深入与其沟通,该学生才重归校园。如今在香港定居的林忠义不曾忘记这份恩情,他说,没有苏老师,就没他的今天。

由于工作和家庭需要,苏国好先后又到龙海角美中学、南安国光中学、南安康美中学任教,并担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工作地点在变,但对于职业的追求一直未曾改变。1987年,苏国好调至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担任培训处主任,从事全市教师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从教学生变成教老师,要让老师会学,更要会教。”苏国好说,除了教授教学方法,更是教授教育的理念和育人核心,这当中需要更多的责任和耐心。

在苏国好看来,师生情谊是一生的。至今,他带的学生数以千计,尤其是他带的首届高中毕业生,学生的名字他依旧能够脱口而出。逢年过节,教过的一些学生会从五湖四海赶来泉州找他叙叙旧,聊聊天。

传承激励 成为后辈学习榜样

苏国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无私奉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成为后辈们的榜样。如今,苏国好的三个女儿、一个女婿及外孙女都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谈起父亲,苏国好的大女儿苏茜茗也尤为敬佩。在她看来,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父亲一直引领他们不断向前。家里的兄弟姐妹也不断地自我突破,实现岗位上飞跃,或深耕教研领域,成为学科带头人,或坚守教学一线成长为骨干教师。作为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教研员,福建省学科教学带头人的苏茜茗多年来指导并培养了众多青年骨干教师;其丈夫苏炳炎现为泉州市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中心督学、市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因为工作突出,多次荣获省级以上表彰;二妹苏艺茗及三妹苏苑茗分别在丰泽区直属小学任教,长期深耕教育一线。

“在教师扎堆的大家庭中,每次的家庭聚会,不管说什么,最后都会聊到教育话题上。在我们家,这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作为家族里教龄最短的杨宇轩,十分享受这样的家庭氛围。杨宇轩说,在她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外公教过的很多学生,逢年过节纷纷来看外公,白发苍苍的师生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这种场面很温暖,很幸福,也深深地影响着杨宇轩,让她从小立志要当一名教师。2022年,她以福建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入职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杨宇轩感激地说,不管是外公、姨妈、姨丈还是自己的母亲,他们每个人都敦厚温润,既是长辈,又是前辈,从他们身上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且受用终生。“如果可以,我愿意一直站在讲台上,和我的学生在一起,看着他们一批批长大、高飞。”(泉州晚报记者 黄墩良)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黄金产区,国民酱酒,探秘小糊涂仙·酱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