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核心提示

昨日,驻地在泉州的陆军第31集团军某炮兵团的战士们结束了江西鄱阳湖康山大堤的抢险救援工作。当地老百姓夹道欢送,给战士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八一”建军节礼物。

原来,7月中旬连日的降雨让鄱阳湖的水位接近历史极值,守护千家万户的最后一道防线——康山大堤险情不断。刚好在江西驻训的炮兵团,雨夜驰援康山大堤抗洪。巧合的是,该团团长夏桂军曾在“98抗洪”中参与过康山大堤的抢险工作。日前,夏桂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讲述起18年前与18年后在康山大堤抗洪的一幕幕。

18年前他到鄱阳湖抗洪抢险 18年后他带兵故地重“援”

炮兵团官兵坚守在康山大堤上近半个月

凌晨突发险情 230名官兵星夜驰援

7月份以来,江西余干县接连降雨,导致鄱阳湖水位远超警戒水位,康山大堤多处出现管涌、脱坡塌陷等险情。“如果不及时处置就很有可能出现溃堤,势必将殃及大堤下的10多万名人民群众和30余万亩的良田。”夏桂军说,7月16日凌晨4点,接到命令的230多名官兵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康山大堤,随即开始搬运沙袋,疏堵管涌,加固大堤。为了与险情抢时间,战士们顾不上吃饭,浑身泥泞,连续在大堤上奋战了8个小时,直至险情排除。

能这么快排除险情,和炮兵团官兵们的未雨绸缪不无关系。原来,1998年抗洪以后,炮兵团每次到江西驻训,都会做好上前线抢险救灾的准备,带上救生衣、铁锹和安全绳等必备的救灾物资。“我们宁可要做到有备无灾,也不可灾而无备。”夏桂军说。

据介绍,此次炮兵近400名官兵分成余干县和万年县两个方向执行任务,负责守护的两段堤线总长57.78千米。经过近半个月的连续奋战,炮兵团成功处理了4起较大脱坡塌陷险情和40余起管涌险情。

18年前他到鄱阳湖抗洪抢险 18年后他带兵故地重“援”

炮兵团官兵及时处理多起险情

18年后故地抗洪 更懂得科学用兵

回忆起18年前的抗洪情景,夏桂军仍历历在目。“当时炸药都准备好了,随时准备炸堤分洪,但战友们都相信可以战胜洪魔。”夏桂军说,当时只要一发现险情,所有官兵都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身躯去抵挡汹涌的洪流。

当年夏桂军所在部队的千余名官兵奉命紧急抢修龙开河二道防线。据他回忆,当时全体官兵冒着近40℃的高温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顾不上吃饭喝水,不少官兵中暑,在现场打吊瓶后又投入战斗。一位老大娘不忍心战士吃这么大的苦,拉着团领导的手说:“首长,你下命令让孩子们休息一下吧!”那场面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他十分感动。

如今,身为团长的夏桂军仍坚守在抢险第一线。他说:“正是当年战士们那么拼,所以今天更应讲求科学用兵!”这一次抗洪,炮兵团严格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像组织打仗一样组织抢险救灾,做到科学用兵、量情用兵。更多地考虑科学分配兵力和节省官兵体力,目的就是能保证官兵持久行动、高效抢险。此次抢险,炮兵团未出现战士中暑或累倒等情况。

抽空慰问群众 军民鱼水情更深

抗洪抢险中,战士们战斗在第一线,当地不少群众也自发组织加入到抗洪队伍中。而当地的一些老大妈则义务当起了后援团,挑着茶水点心到大堤上慰问劳累的战士们。

最近几日,康山大堤的水位已开始消退,大堤后方的群众和田地已转危为安,抗洪官兵们则利用闲暇时间前往当地敬老院看望老人、慰问困难群众,这让当地群众感动不已。

近日,鄱阳湖水位已降至警戒线以下,炮兵团结束了所有抢险救灾任务,于昨日回到了江西驻训地。据夏桂军介绍,原本团里不想惊动当地老百姓,特地挑选在凌晨5点离开。但是当车队缓缓驶出营区时,当地老百姓早已经站在街道两侧欢送,一些经历过98洪灾的老人看到战士们都哭了。一位老大爷动情地说:“险难面前,你们匆匆而来,为了不扰民,你们又悄悄而去,真不愧是人民子弟兵。”□记者 苏凯芳 苏勇/文 通讯员 张垒 韦德专/图

责任编辑:周冬

相关阅读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苹果iPhone 17 Plus将配备略小的屏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