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闽南新闻>泉州新闻
分享

海峡网5月17日讯 时光倒回30年,这些事会不会让你备觉骄傲和自豪:饭桌上时不时有猪肉,搭着拖拉机进城……你会不会想知道,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民生大事,30年前是什么样的?

上世纪80年代,乡村手扶拖拉机也可载客

上世纪80年代,乡村手扶拖拉机也可载客

日前,泉州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了一批1979年至1985年间(改革开放初期),泉州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档案,除了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信息、敏感及重要部门的档案予以严格控制外,其余7万余件档案均一次性开放。市民个人和组织如果有兴趣,可凭合法证明(个人身份证或单位介绍信)免费查阅利用。

尘封的档案揭开面纱,当年的故事依然栩栩如生。昨日下午,在泉州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海都记者从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细节,相信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会从中唤起当年的记忆。

那时候,赤脚医生要下田地为农民体检看病

那时候,赤脚医生要下田地为农民体检看病

【档案1】

55头良种公猪 配种母猪2146头

猪肉,历来是市民菜篮子的主角。不过,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的大有人在:养大的猪,都被收购去统一销售了,没有肉票的养猪农民,根本就吃不到。

“许多地方的养猪政策落实不够,给生产、收购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正确执行奖售政策和价格政策,运用经济规律,根据市场变化,采取经济措施,促进生产收购。”一份1979年的晋江地区行政公署商业局报告,这样描述当年“粮食还没有过关”的情况,以及解决的各种措施。其中,“市场”“经济规律”等字眼频繁出现。

这样的大背景下,让母猪生下更多的小猪,无疑是公猪最重要的工作。报告提到,整个晋江地区有35个食品站,饲养良种公猪55头,为社会母猪配种2146头(次)。平均下来,公办食品站的每一头公猪,要跟社会散养的39头母猪进行交配,差不多每10天就要“出公差”一次,够忙的吧?

这份报告还表扬了一个典型。惠安县配备18名生产人员,协同294个大队选配生产员,在2924个生产队落实养猪政策,全县母猪增加到2.2万头——相当于每1个养猪人员服务70头母猪的生产,效果也是明显的:第一次实现猪苗自给。

当时的猪肉价格怎么样?当时的晋江地区计委、商业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提高生猪收购价格的通知》记载,1979年生猪均价由50元上升为62.07元,其中出肉率80%以上的,在市区可以卖到每担(即100斤)72.5元,折算下来每斤0.72元;猪越小出肉率就越低,价格也低,出肉率不足67%的在市区每担只能卖56.7元,主要是鼓励农民把猪养得更大一些。

泉州市档案馆公开改革开放初期部分档案,市民可免费查阅

泉州市档案馆公开改革开放初期部分档案,市民可免费查阅

【档案2】

手扶拖拉机“开挂” 曾专项整治乱收费

搭着拖拉机进城,相信还有不少“80后”记得那种“敞篷拉风”的刺激体验。不过,针对私营拖拉机群体,实际上乱象丛生。这批披露的档案中就有2份文件,一份是整治乱收费的,一份是整治安全隐患的——市场经济势不可挡,但很多细节都在不断纠正。

晋江地区农机局1983年6月7日发出《关于制止对拖拉机乱收费的报告》披露,到1982年年底,全区共有拖拉机12685台,其中7348台是老百姓独户、联户经营的,占比将近58%,并高度肯定了贡献:“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发展了多种经营,缓和了运输紧张状态,方便了群众。”

有的部门“设关卡、搞名目,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加重农民负担”等问题也逐渐突出。报告点名了交通部门,南安规定按营业额交纳1%到3%的管理费,永春规定每个月每台手扶拖拉机要交4.5元、轮式拖拉机要交15元,“地区交通局还当成经验推广”;还有诸如增收养路费、强迫办理营运许可证等,报告直言“自行其是,违背国务院文件精神”“是不对的”“应当机立断,采取措施,停止执行”。

拖拉机经营群体也被要求整改。晋江地区农机局1981年9月10日发出《关于加强私有拖拉机管理的几点意见》,指出“私人买机的主要目的是跑运输赚钱,不少机手没有经过严格训练,无证驾驶,故今年来出现了多起责任事故”。(海都记者 徐锡思 夏鹏程 通讯员 刘扬宇 文/图)

责任编辑:陈锦娜

相关阅读
关键词: 网上赌场 下注
最新泉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引领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