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福州市政协委员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福州市政协委员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在罗源县马洋村调研“稻渔综合种养”。

海峡网7月6日讯 (福州日报记者 林洛羽 文/摄)2017年,农业部启动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区创建工作,拟利用3年的时间,创建100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区。早在2016年,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就在罗源飞竹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工作。目前成效如何?

昨日,市政协开展“关于在福州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模式的建议”提案点题协商活动,记者跟随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罗源飞竹镇,了解“稻渔综合种养”试点的具体情况,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提案建议:

将“稻渔综合种养”

纳入农业发展规划

提案者、市政协常委杨小强长期关注福州市的农业发展情况。他在提案中指出,福州目前还有不少长年失耕的抛荒地,以山区中低产山垄田废耕现象尤为严重。“造成农田抛荒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杨小强认为,种养模式的改进和种养技术的提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农田种养产出效益,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是一项相对成熟、容易掌握与推广的实用技术,可利用稻田养鱼、养蟹、养虾等,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杨小强建议,将“稻渔综合种养”纳入福州农业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罗源经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发展现状:

各地发展综合种养

规模已近3000亩

在罗源县飞竹镇马洋村,百亩稻田与山峦交相辉映。稻田边的小池子里,鲤鱼在寻找食物。“我们仅2017年一季生产,平均亩产稻谷400多公斤、鲤鱼近50公斤。”在田间作业的农民告诉市政协委员们,实现“稻渔综合种养”后,他们亩利润可达2000元~3000元,较稻谷单种,每亩利润提高了1500元以上。

据了解,近两年,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在飞竹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推广工作,涌现出罗源县圆梦农林专业合作社稻鱼连片综合种养、罗源县乡状元竹海庄园“稻田鱼休闲”农业观光产业等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模式的企业(合作社)。

以飞竹镇为例,从最早在官路下村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工作以来,飞竹镇从最早的46亩至2018年发展到上千亩,从1个村发展到8个村,从单一模式发展到莲鱼、莲螺、稻虾、稻螺等多品种、复合式、多样化发展。目前亩产值均可提高2000元以上,还开发了长期抛荒的田地700多亩,土壤得到了改良,生态效益突出。

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除了罗源县,长乐区、福清市等县(市)区也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尝试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全市已发展近3000亩。

委员献策:

形成独特品牌

提升经济效益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模式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田设施陈旧,项目区抗灾能力差,农村劳动力缺乏等。为此,在该提案的协商会上,与会人员纷纷出谋划策。

“各种农产品的种养要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市政协委员陈京香表示,要尽可能开发本地农产品进行综合种养,一方面,福州多丘陵、山地,可根据海拔不同,种植不同的农产品,将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种植自己熟悉、擅长的农产品,可进一步激发本地农民的积极性。

“品牌强农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有了收入,农民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站长黄大文建议,“稻渔综合种养”的产品可重点作为天然有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打造推广,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才能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此外,不少委员还建议,可为产品赋予更多的科技手段,比如将农产品打上“二维码”,打造溯源系统;对现有的种养基地的电力、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整合农业、水利、科技等部门的扶持政策,精准施策,产生集聚效应,走规模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扬帆海外,“福宁”号这“帆”是怎么制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