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原标题:福建儿童美术教育研讨会举办 呼吁释放儿童想象力

福建儿童美术教育研讨会举办 呼吁释放儿童想象力

研讨会现场,少儿美术教育专家吴知分享教育理念。

海峡网6月25日讯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如何释放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怎样改进教育方式,端正价值取向?24日,一场儿童美术教育研讨会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来自全省幼儿园的300多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儿童美术教育的正确路径。

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郑卫光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目的在于通过幼儿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多姿风貌,以及音乐、美术、文学的熏陶,提高教师培养儿童思辨力和审美观的技艺,增强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福建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陈秉龙说,长期以来,儿童美术教育一直遵循“工笔”式的教学方法,讲求细化、关注技术,将重点放在模式化的内容上,导致有“形”而无“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于幼儿来说,他们信手涂鸦,有时候是表达对世界的认知、思考和情绪,幼儿生活本来就与艺术融为一体。”陈秉龙表示,但在实践中,社会和家庭对美育目标过于功利化,希望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培训机构和学校教师不得不迎合不合理的需求,造成艺术教育偏离审美功能的本质。

陈秉龙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应过早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画得像,画得好”不是唯一标准。

福建儿童美术教育研讨会举办 呼吁释放儿童想象力

现场展出的少儿美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对此,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多年的吴知认为,“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在国内很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儿童的自由天性,未来的艺术教育更需要从“工笔”向“写意”转型,从关注技术转为关注艺术,尽情释放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美术教育应含有五个方面,包括艺术鉴赏、文化理解、思维创造、审美情趣和美术表现。”在吴知看来,少儿美学按照年龄可分为四个阶段,4.5周岁-8.5周岁为美学思维启蒙阶段,主要任务是唤醒美的意识;8.5周岁-10.5周岁为思维转换阶段,要进行审美和综合技能的平衡训练,让二者相结合;10.5周岁-12.5周岁为综合修养阶段,主要突出综合材料的合理巧妙运用;12.5周岁-16周岁是专业转换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开展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课程学习,更加系统学习理论。

吴知以画一片绿叶为例,传统教学方法是搬出范本,教会孩子构图、上色,就不再深入。吴知建议,教师可以多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把叶子放大一百倍看看是什么样子”、“叶子也有生命,它呼吸起来是什么模样”等,每个孩子都会画出独特的理解,而这就是可贵的思维创造力。

“因此,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征,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家长不应苛求过多,教师也不能照本宣科,要引导、启发儿童展开探索未知的世界,那么呈现出来的作品就会令人耳目一新,甚至超越教师。”吴知说。

晋安区实验幼儿园教师陈佳表示,研讨会聚焦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困惑与误区,无论是学理层面的引领还是实践层面的展示,都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思路。“孩子需要学的是审美而不仅是画画,我们应逐步改进课程体系,向艺术靠近,让教育还原。”

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图书馆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福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黄仙妹

相关阅读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民进党拟收“战争税”、台军在金门打实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