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记者昨日获悉,福州于山北麓保护修复工程已启动,年内基本完工。届时,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将直通于山历史风貌区,从而打通两大片区。  

记者在于山北麓看到,宦贵巷、观巷、观巷支弄、太平街等4条古巷弄的墙上出现了“征收”的红字,法海路通往格致中学大门的道路两侧已开始拆迁,太平街郭氏家祠和郭柏苍故居拆除了后期加盖的建筑。“于山北麓保护修复工程征迁工作目前基本完工,正在清理场地。”有关人士表示。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打通北入口,开辟主通道

于山北麓位于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西南侧,北临鳌峰坊、法海路、花园路,南靠于山,西至新权路。  于山历史风貌区是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山北麓保护修复项目主要是重新梳理街区空间,打通朱紫坊与于山之间的通道,逐步恢复历史上“两山两塔两街区”的格局。  “目前于山北麓上于山的通道是两条狭窄弯曲的巷子,一条是从协和医院旁边的太平街上去,另一条是从鳌峰坊口的观巷上去。于山北麓没有主通道上于山,也没主入口。这次将按4A级景区的要求,在于山北坡建一条主通道直达于山,设主入口,使朱紫坊上于山的路程缩短一半以上,让两个片区无缝对接。”有关负责人说。

效果图

效果图。

据了解,于山北麓保护修复项目占地11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是打通于山北入口(由格致中学西侧通过),拆除观巷教堂北侧破旧不协调建筑,在格致中学门口设置北入口广场及牌坊,作为于山历史风貌区北入口(东入口位于东方书画社旁、西入口位于新权路、南入口位于古田路)、公园,衔接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

“这条规划的通道从法海路格致中学西侧通过,一直通到太平街,从郭氏家祠门口上于山,此处将建观景平台。”有关人士表示,这条通道长约200米,宽6米~12米,北段为人车混行,南段为架空廊道,作为步行空间,不影响校园内部联系。通道建成后,观巷和太平街上于山北坡的通行功能照样保留。

二,保留古巷弄,修复古建筑

“除了打通北入口,工程将严格保护地段内已有的历史资源和特色,维持原有的格局和尺度,延续城市历史街区的环境氛围。同时,最大可能保留有价值的旧建筑,对其进行修缮,并对内部功能进行改造并置换业态,加以重新利用。”有关人士说。

于山北麓要有新的“三坊七巷”?这里还藏着不少“宝贝”

项目以整治修复古建筑群及古街巷为主,将修复9处明清至民国的民居,包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鳌峰坊李世甲故居,鳌峰坊31号、鳌峰坊43号、观巷支弄1号、观巷33号于麓山馆、宦贵巷7号等5处文物登记点,鳌峰坊35号、观巷支弄6号、观巷支弄7号等3处历史建筑;保留修复观巷、观巷支弄、太平街、宦贵巷等4条古巷弄,主要是修复墙体、将水泥路面和铺砖路面恢复成条石路。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完成修缮。(资料图)

福州商务总会旧址完成修缮。(资料图)

此次还将拆除项目范围内的不协调建筑、违法建筑,植入小尺度、风格协调的建筑,延续街区的文化氛围与空间特征;植入商业、休闲、文化创意等业态,提升商业价值与消费吸引力;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综合整治街区环境,营造多元化的公共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片区整体环境质量和品味。

僻静巷弄深处 藏着不少“宝贝”记者探访于山北麓

记者实地探访了于山北麓,发现七拐八弯的僻静巷弄深处,竟然藏着鲜为人知的名人故居和有特色的古民居,还有古井和古寺,显示着该地块深厚悠久的人文底蕴和不容忽视的旅游资源,是一处有待发掘的“处女地”。  

观巷33号于麓山馆:据谢其铨、郭斌编纂的《于山志》记载,于麓山馆于1924年由名人杨在纲、杨愚谷兄弟俩所建。山馆构造幽雅,满园芳菲。杨在纲酷爱石头花草,庭院中有不少假山盆景,空地种有荔枝树、龙眼树、枇杷树以及各种花卉。

于麓山馆门。

于麓山馆门。

后来,于麓山馆几易其主,沦为民居,园中盆景珍品也不见了。记者近日看到,庭院虽已破旧,但掩藏不住昔日的幽雅与秀美。砖土结构的门墙,砖砌的拱形大门,院内大树参天,中式双层砖木结构的楼阁,木格窗玻璃,悬钟,连接两楼的走廊,美人靠,楼后有台阶通往山脚岩坡。

观巷古莲寺:

观巷的古莲寺。

观巷的古莲寺。

以前叫古林寺,位于于麓山馆附近。据《于山志》记载,古林寺的前身由安境侯庙的部分地块以及明代诗人徐熥、徐火勃兄弟俩的故居和藏书楼遗址组成,1988年由信士捐资重修,2000年我市相关部门批准将东侧的碧莲堂并入,改名“古莲寺”。

宦贵巷9号黄氏民居:

宦贵巷的黄氏民居。

宦贵巷的黄氏民居。

此处是名中医黄庭翼的私宅,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市级文保单位、清代典型古建筑。大门坐东向西,门后小庭院,院东三间小屋。主建筑前后二进,坐南向北,四面围墙,双坡顶。宅内所有驼峰、斗拱、门扇均精雕细刻。院内有假山、鱼池、圆月门、一座六角半亭、一座四角半亭。厢房两壁有壁扇,壁扇上各有一幅名画并配以诗词。全院有7口水井,位如北斗七星,又称“七星伴月”。此次黄氏民居没征收,只是修复墙体。

鳌峰坊39号李世甲故居:

李世甲故居。

李世甲故居。

李世甲曾任民国海军部总务司司长、代理海军部常务次长、马尾要港司令。此处是李世甲离开国民党海军之后的住所,背靠于山,坐南朝北,前后两进,第二进依山势略升高,整体建筑有清代民居特色,目前是市级文保单位。

太平街6号至11号郭氏家祠:由郭柏荫、郭柏苍兄弟俩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南邻戚公祠北墙。目前,此处只余封火墙、门槛和四至范围。记者近日看到,挖掘机拆除了安置房,正在测量场地,这里将新建仿古建筑。

责任编辑:黄小群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希腊雅典遭撒哈拉沙尘侵袭 天空变成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