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州新闻
分享

福州大力推“中医馆” 家门口享受中医特色服务

社区里的“中医馆”颇受居民欢迎。

最近天气寒冷,我市大力推广的“中医馆”却因“寒”而“热”,不少市民前往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接受中医针灸理疗服务。

近年来,我市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诊室、针灸、推拿、熏蒸、康复理疗等科室集中布局设置,悬挂“中医馆”牌匾,与中医药服务浑然融合,形成“中医馆”特色服务区。2013年以来,市县财政共投入2000余万元,建成了5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通过培植“中医馆”项目,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传统中医药健康服务。

家门口接受中医养生服务

近日,记者走进台江区苍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远远就闻到一股淡淡的中药香。一旁的展柜上摆放着近百种名贵中药的标本,上面还附有药材说明。“到这里来不仅可以看病问诊,还能接受传统中医文化的熏陶。”服务中心主任黄志云说。

在理疗室,记者看到,虽然天空下着雨,仍有不少居民前来就诊。中医馆内,2名医生正在为居民进行针灸、中药熏蒸和康复理疗。

黄志云告诉记者,占地约80平方米的社区“中医馆”2014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虽然只有6张床位,但每天平均都会有20余人次前来就诊。“除了开展针灸、电疗、推拿、牵引和刮痧等中医服务,还配备了中医电疗等康复仪器,可满足骨伤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多专科患者后期康复的中医药诊疗需求。”黄主任介绍。

刚做完针灸的陈女士是“中医馆”的常客。她告诉记者,自己患颈椎病好几年了,工作一忙就会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到大医院治疗,离家远不方便,而且往往要排很长的队。“家门口建中医馆,不出远门就可以凭医保卡就诊,省钱又方便。”

患有中风后遗症的王先生和家人对“中医馆”医生的技术赞不绝口。他的家人告诉记者,王先生中风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半边身体出现偏瘫,语言功能也存在障碍。经朋友介绍来到中医馆,经过半年多综合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现在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也可以自己来看病了。“现在大家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中医馆让中医师把把脉。”

此外,“中医馆”还将“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孕产妇、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和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药养生调理中,中医馆不定时安排的一些健康讲座和康复训练,深受附近居民欢迎。

优质人才下沉基层中医馆

“祖国传统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功能非常契合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信中医、爱中医的群众越来越多。”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不断加强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下基层,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项目范围,丰富中医药服务的文化内涵,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培植“中医馆”项目,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名中医下沉带动基层中医药技术发展,可以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整体服务水平。”该负责人介绍,此前一些中医馆在运营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为此市卫计委通过医联体“中医名医下基层”项目为载体,推进上级医院高水平的中医专家下基层支援帮扶,通过“传帮带”来提升基层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

“中医馆”建设的品牌效应,让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业务量得到明显提升。鼓楼五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逐年提高,中医馆业务收入从2013年的14万余元增至去年的近56万元;鼓楼水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中医门诊达5745人次,中医药处方1.8万余张,中药代煎近2千人次;仓山上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调理等疗法,去年中医门诊达1.35万人次,康复理疗针灸近6千人次。

35家基层机构 纳入省级建设范围

通过3年多来的努力,“中医馆”建设项目得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成效明显。由于我市基层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仓山、鼓楼、台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先进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福州市基层“中医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得到肯定,并作为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典型材料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管理局还下发开展基层“中医馆”建设工作文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福州市基层“中医馆”项目建设经验,2015至2016年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建设260个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其中我市共有3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省级项目建设范围。

责任编辑:周冬

最新福州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希腊雅典遭撒哈拉沙尘侵袭 天空变成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