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锻造共富“金钥匙”——从县域经验到体系构建的“共富金融”福建探索

晋江商业中心(资料照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对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不可替代。迈上新征程,金融机构须承担哪些时代使命?应构建怎样的新时代共富金融体系?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近年来积极践行金融为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回答这些问题有基础、有底气。从探索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到去年创新提出“共富金融”概念,我省晋江市、上杭县等地已先行先试,成果初显。近日,记者从闽西山区到沿海城市,一路找寻福建打开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地方探索:把金融活水引向“久旱之地”

什么是“共富金融”?

循着酒香,记者走进距离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不远的黄酒文化博览园。古老的客家祖屋内,摆放着一排排酒缸,闻名遐迩的客家米酒深受游客喜爱。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书记廖炎河对返乡创业初期的压力仍记忆犹新。

2013年,廖炎河返乡传承父亲手艺办起酿酒厂,但客家米酒需要多年窖藏后方可上市,创业初期的大投入和低收益一度让他“愁得睡不着”。就在此时,因五龙村为信用村,且廖炎河家庭信用评分高,他获得了县农商银行的7万元贷款。有了资金支持,酒厂规模由家庭小作坊一步步扩大,如今已成为村里主产业之一,同时带动近50位村民加入酿酒行列,目前每户年均纯收入超6万元。

如何让金融“雪中送炭”,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必答题。金融的存在和正常运转依赖良好的社会信用,夯实信用体系,让金融机构愿贷敢贷是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基础。

“过去,由于缺乏信用背书,银行对农民贷款缺少‘安全感’。”上杭县财政局局长林云志告诉记者,多年来,上杭县启动信用单位、乡镇、村(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出台信用优惠政策,努力满足基层群众借贷需求。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助力实体经济“筋骨强健”,是金融的天职。

作为实体经济重镇的晋江,民营企业占到98%以上,其中中小微企业众多。不少小微企业主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订单不稳定、资金链紧张、融资不规范成为企业发展瓶颈。而晋江泉盈鞋材有限公司却乘风破浪渡过重重难关。

原来,泉盈鞋材在疫情期间加入了斯兰一品嘉鞋服供应链平台(以下简称“一品嘉平台”)。除了全力保障企业工业物资需求,“一品嘉平台”还为入驻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服云”信用贷服务破解融资难题。“通过我们平台的采购和供应链数据,以及大数据模型分析,能够帮助银行准确了解这些中小企业的运营情况,解决了以往信息不对称难题,让放款更加精准高效。”“一品嘉平台”有关负责人庄伟雄介绍。

缘此,泉盈鞋材在“金服云”平台发布线上融资需求,兴业银行泉州分行通过“一品嘉平台”的数据信息共享,当天就完成了授信审批并顺利发放了“一品嘉信用贷”200万元。“这场‘及时雨’,让我们在扩大生产上信心更足了!”泉盈鞋材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为企业“解渴”,金融也为加速园区标准化建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诸多支撑。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园区从空间重构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晋园发展集团总经理张斌强说,目前工行、中行、农行等12家银行机构已签署了融资授信协议,将为园区标准化开发建设、配套服务注入源头活水,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夯实基础。

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在金融手段加持下,人人奋斗、人人共享的氛围浸润在八闽大地。

“从10多年前和几个朋友合伙办公司,到如今进军高精尖领域,公司发展对合作伙伴的把关更严,对员工学历的要求更高。我们健全完善员工持股平台,不断激发团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公司更具成长性,投融资也更多了。”在位于晋江的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纯锡向记者分享金融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的亲身经历。

提炼概念:努力打造“共富金融”试验田

长期以来,福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取得实效。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全省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9.1%上升到10.7%。近5年来,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同时,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得到明显改善,过去10年,福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202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国第7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国第6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倍差是2.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3。

实践证明,良好的金融发展业态为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向共同富裕的新课题,新时代金融体系呼之欲出。

2022年5月,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就在《发展研究》杂志刊发《建设面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金融体系》,提出建设“共富金融”体系。

“相较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共富金融’是一个更为主动、更为凝练、更为包容的统一概括。”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它不是上述各类金融的简单集合,而是服务于共同富裕政策目标,体现鲜明新时代特征的金融概念。

一石激起千层浪。“共富金融”的提出让不少专家耳目一新。

2022年12月,在福州举办的“服务共同富裕的金融创新”研讨会上,行业领军人、经济学家、金融专家、高校学者共探金融如何承担起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

“金融服务共同富裕是当仁不让的重大责任,也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家进认为,金融机构要顺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浪潮,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开展金融创新,紧密连接上下游企业大中小客户,促进一体化发展。此外,把交易变成数据、数据变成信用、信用变成信贷,真正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以数字化方式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做到“大河有水小河满”。

生于福建、长于八闽的兴业银行,已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扩中提低”、绿色发展、数字金融等方面扛起金融机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

2022年,兴业银行为全省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支持7354亿元,“四大经济”领域的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比年初增长25%。省内制造业贷款余额目前超千亿元,福建技改贷支持企业数量及金额均排名同业第一。从大企业延伸至小微企业,从城市走向广阔乡村,兴业银行正持续推动金融活水流向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

一些学界专家认为,包括“共富金融”概念在内,许多经济学问题的实践都远远早于理论体系构建。实际上,早在概念面世之前,上杭县、晋江市等地已在探索福建的“共富金融”模式。

在晋江市,金融在支持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强村富民等领域的探索已见成效,经济总量连续28年居全省县域首位,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差比全省的平均水平还要低0.25。同时,山区县上杭正以国有资本护航实体经济、探索绿色低碳投融资模式等创新做法夯实共同富裕的根基。

不可否认,“共富金融”的概念尚需在实践中完善拓展。但它的提出,给了地方政府在促进共同富裕上更加明确的信号和施政导向:曾经“有效市场”中的自发行为,终将成为“有为政府”的积极行动。

厚积薄发:以“有为政府”拉动共同富裕

175亿元——这是上杭新材料“独角兽”德尔科技完成B轮融资后的最新估值。

几年前,由水泥生产向新材料转型的德尔科技面临启动资金不足、缺少行业资源困境。关键时刻,上杭县通过县属国企兴杭国投公司引入具有下游市场资源的龙岩市工发集团,共同以股权投资方式,通过前期资金引导撬动风投资金超10亿元,建立起年产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为德尔科技打通了发展瓶颈。

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发展初期投资风险高的现实处境,上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培作用,专门设立规模为5亿元的新材料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交由兴杭国投管理,推动具有优质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落户上杭,进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切好分好“蛋糕”,考验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在上杭,以国有资本撬动产业发展的故事正不断上演。

从“挖矿”“做水泥”发展起金铜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等三条百亿级产业链……在国有资本的有力拉动下,地处山区的上杭县敏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去年,上杭成为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唯一入选的原中央苏区县。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更需要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并提供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每个月的5日,是晋江青阳街道阳光社区老人期待的一天。这一天,社区男性60周岁、女性58周岁以上老人都能领到社区发放的600元生活补贴。

阳光社区虽老却不旧,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者。2008年至2011年,阳光社区启动集体资产股份改制工作,2017年挂牌全省首个股份经济联合社。如今,社区已成立村集体经联社、村级投资公司,自营4家集体公司、入股5家合资企业,建成集体物业4万多平方米,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110多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18万元。眼下,阳光社区成为市区中最繁华活跃的现代社区。

“居民可通过量化股权的股权证明书,享受‘集股贷’等股权质押担保服务,不仅还款方式多样,还可以根据贷款人的生产经营周期、现金流等特点进行灵活调整。”阳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庄丘霖告诉记者,“股权变现金”进一步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大幅缓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命力。

除了再分配,晋江还具备探索第三次分配的独特条件。越来越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群体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先富起来”的活力汇聚起“带动后富”的动力。

走进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溪边生态公园、书藏楼美术馆与闽南风格的红砖小别墅相映成趣。而在几年前,村里房屋破旧,甚至连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2016年,溪边村乡贤、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通过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定向捐赠1亿元,并于2019年追加捐赠2500万元,用于支持溪边美丽乡村建设及实施可持续发展项目。此后溪边村建成一批“惠民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晋江成就企业,企业反哺城市。2022年是全国首家县级民间慈善机构——晋江市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截至去年12月底,慈善总会累计募捐43.69亿元,超过18万人受益。其中,企业家贡献了多数力量。

慈善风气日益浓厚,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晋江市委市政府通过建立组织、布局网络和彰扬典型等方式,让慈善蔚然成风,直接促成企业家集体行善。如今,晋江已涌现49个“慈善世家”、81名“慈善家”和49名“慈善大使”,慈善组织多点开花,成为新的“晋江现象”。

大爱成风化人。

实现共同富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金融就在闽西诞生,极大便利当时工农群众经济周转,帮助工农群众发展生产。

时光流转,初心如磐。传承红色金融基因血脉,福建正汇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等各方力量,以科技赋能、信用赋能,努力探索“共富金融”路径,为新征程上迈向共同富裕贡献更多有益经验。

点评 >>>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单小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液,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服务共同富裕,发展壮大“共富金融”,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我们应构建一套让金融回归本源,让金融资源渗透到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毛细血管,配置到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共享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共富金融”体系,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实现“切好分好蛋糕”。因此,晋江市、上杭县立足自身优势,先行开展“共富金融”实践探索,积极探寻建立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路径,具有开创性,意义重大。两地的先行探索,可以从四个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建设“共富金融”体系提供有益启示。

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金融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作出新贡献。从晋江和上杭看,两地始终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着力点,持续强化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在探索共同富裕过程中,金融机构要以更大力度支持创新驱动型、集约型的经济活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大财富总量、做强经济实力。

第二,缩小城乡、地区和行业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方向,金融要在缩小三大差距中展现新作为。“共富金融”工作,“富裕”是一致追求,“共同”是难点。(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要以缩小三大差距为导向,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等相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突破金融逐利的局限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动能。

第三,改革创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动力,金融要在优化产品和服务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必须一如既往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和模式创新,打通政、银、险、信用评估等内部壁垒,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事业的能力。

第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金融要在提升服务能力上取得新进展。从晋江和上杭的实践来看,金融业自身繁荣和稳定发展,是“共富金融”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各地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立足区域禀赋,挖掘并汇集发展资源,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展,构建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和以风险投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为主的直接融资齐头并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徐文锦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平安产险福州中心支公司:书韵飘香 平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