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东南网9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戴敏 通讯员 陈淮)

3000多公里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一个个秘密交通站点串联成这条“中央苏区的血脉”。其中,上杭是中央红色交通线重要一环,日前,记者踏访中央红色交通线遗址,探寻在当年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它能够长期存在的安全密码。

周恩来同志对红色交通线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宁可放弃苏区一个县,也要办好交通线”。具有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他,自建立交通线伊始便在站点线路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交通员的选拔上煞费苦心。

为了保障安全,交通线实行了一整套秘密工作方法。例如,各线、站只同所在地党委书记一人联系,不准和别的负责人发生关系。交通员只能单线联系,不发生任何横向关系,一般互不认识,也不了解全线。

在交通站点的安排上,有的点以家庭形式出现,有的则以店铺或者学校形式出现,甚至有的点还出现在娱乐场所。

在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总祠背21号,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客家古民居爱吾庐,掩映在一栋栋民房中,毫不起眼。这是苏区时期院田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院田村是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在有着20多座古民居的村里,爱吾庐并不出众。“在此设点,不会引人注意,有利于隐蔽。”上杭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胡志贤说,爱吾庐在承担基层政权组织办公重任的同时,还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交通站。

如今,在爱吾庐内,大门上和二楼房间内,留存着数十条苏区时期的标记及红军标语,斑驳的墙壁上,那些标语依然清晰可见,记录着那段历史。

与爱吾庐一样,为了安全和保密,众多的交通站选址往往其貌不扬。

在上杭县溪口镇坑口村,一栋建于清代的民房安静伫立,这里是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所在地。堂外的泥土围墙上,一盆鸡公碗种植的午时花长势茂密,红绿相间。

在当地,家家户户都种植午时花装饰庭院,而当时这盆午时花还有个特殊作用——联络暗语。“如果碗在,说明安全,如果不在,则说明有情况。”胡志贤说。

屋子的主人吴七利是当时的交通员之一,当时家里开造纸铺子,运送原料、购买纸张的人员众多,并不容易让人怀疑。“村民用箩筐运输原料竹子,上面用石灰覆盖,盐巴这样的物资或者情报就藏在竹筒里、埋在石灰下,安全!”胡志贤说。

为了安全,当时对于交通员的选拔非常严格。“由于要穿越赤白交界地区的层层封锁,闯过军警的盘查和暗探的追踪,需要交通员能文能武、智勇双全。”胡志贤说,要成为一名交通员,除需要较长的党龄、政治上坚定可靠、有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机智灵活、有一定文化、能快速辨别陌生人、记忆力强外,还要“不能说梦话”。

与此同时,交通员要有社会职业作掩护,多数是“商人”。交通员的生活要社会化、大众化,衣食住行都要起“保护色”作用。不但外表装得像,还要懂得“行话”,对每个时期的行情要倒背如流。

“祖母不仅自己会做纸,还常与来往客商、村民打交道,所以店里人来人往也不会引人注意。”吴七利的曾孙张亮福说。

1931年,吴七利接到命令说有客人要经过交通站,让她提前沿途了解情况,她和儿媳李桂莲兵分两路外出侦察,可回到家时却发现墙头的午时花被摔下墙,吴七利一时找不到鸡公碗,便连续几日坐在路边,生怕接头的交通员不清楚情况,引起误会,直到接到“客人”。重新整好鸡公碗和午时花后,吴七利更加细心看护。

在各交通站点,往往设置多处便门利于交通员随时撤退。

碧沙(又名碧沙坑)是上杭县白砂镇的一个建制村。这里曾是永定通往长汀的官道,碧沙红色交通站(丁正昌号商铺)就设立在此。

1931年中央交通局在此秘密设立交通站,主要任务有递送党中央与中央根据地之间的重要文件书信和情报、护送出入中央苏区的重要干部、采购并运送中央根据地急需的物资等。“店铺设置了后门,后门还有一处鸡窝作为秘密通道,供紧急情况时运输人员及时撤离。”

绵延3000多公里的绝密交通线上,正是有着这些朴素而实用的“安全密码”,才创造了从未有护送的干部被俘或牺牲的奇迹。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AISE宝褓俱乐部开源计划发布!喜临门助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