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伞行》剧照(资料图片)
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由省文旅厅指导、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倾力打造的莆仙戏《踏伞行》,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是我省时隔15年再次获得该项殊荣。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全国共有39部戏曲、舞剧、歌剧、话剧、音乐剧参评,赛事比拼异常激烈,最终有15个剧目获得“文华大奖”。
莆仙戏《踏伞行》是我省坚持守正创新,重点打造推出的一部精品剧目。该剧由莆籍剧作家、一级编剧周长赋执笔,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吴清华和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艳艳担任主演。
该剧讲述了两个早已定亲却从未谋面的青年男女在战乱中偶遇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演绎了唯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两情或可简单对,风雨同行才是真”的淳朴爱情和生活哲理。剧目情节新颖,结构紧凑巧妙,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下的,被戏剧界誉为“古老剧种传承与创新的里程碑之作”“戏曲守正创新的典范”“体现了民族美学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表演中,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将莆仙戏的优美唱腔及传统科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千年莆仙戏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省文旅厅的精心指导、持续培育下,该剧先后多次邀请文旅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剧协等全国顶尖专家观看指导,通过有组织地集聚专家智慧,反复打磨修改剧本和创排提升,推动该剧先后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年度十大重点扶持剧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等国家级奖项和荣誉,并坚持公益演出超60场,为该剧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是我省五大地方戏剧种之一,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昨晚的闭幕式颁奖晚会上,莆仙戏传统折子戏《瓜老种瓜》也登台亮相,古朴独特的表演风格赢得了观摩领导专家和各省代表团观众的热烈掌声。 (记者 郭斌)
责任编辑:赵睿
- 福建:科研失信行为责任主体将被严惩2022-09-16
- 福建:手机禁入课堂,各校纷纷出招2022-09-16
- 福建以茶为媒 扩大“朋友圈”2022-09-16
- 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2022年第二次安全专项检查督导启动2022-09-16
- 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在闽落地2022-09-16
- 8月份福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9%2022-09-16
- 福建随迁子女就读公办校比例达93.7%2022-09-16
- 福建:10年新增公办园学位65.8万个2022-09-16
- 15日福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2022-09-16
- 公示!福建这些集体和个人拟获全国表彰2022-09-16
-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
福建:手机禁入课堂,各校纷纷出招2022-09-16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