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刊首语

福建日报编辑部

2021年11月26日上午,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举行。尹力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此次党代会,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报告实事求是、系统全面总结福建五年来发展成就,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宏伟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奋斗号角,必将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勿忘苦难辉煌、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是牢记嘱托、践行初心使命的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怀福建发展,这是福建发展最为重大而独特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福建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福建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五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完成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推动新福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这是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行动纲领——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福建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今后五年,我们要紧扣“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发挥福建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强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居民收入,突出深化具有福建特点的改革、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突出加快乡村振兴、老区苏区发展,突出加强数字福建、海上福建和生态省建设,突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这是新征程上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优秀共产党员谷文昌、廖俊波精神激励下,通过扎实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八闽党员干部以新担当新作为建功立业新福建,汇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

报告全景描绘了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远景目标。明确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更幸福。

历史,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前行。

百年风雨兼程,砥柱人间是此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的赶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党代会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支柱产业。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强省战略,推动质量变革。

●以人才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揭榜挂帅”等科技攻关制度,完善创新支持和激励保障机制。

●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

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海上福建建设,迭代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打响“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等品牌,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完善都市圈和协同发展区建设机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优化交通畅通、管网配套等基础设施。抓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及。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精准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好放宽准入、减税降费政策,缓解融资难题,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专家解读:找准发展着力点 提升经济竞争力

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一)

解读专家: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张兴祥

党代会报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节中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先进制造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现一产稳、二产进、三产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对此,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张兴祥教授解读说:“今年3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福建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这次省党代会报告很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明确战略定位,厘清发展思路,为今后5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锚定新航标。”

关键词:福建制造

制造业是福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20年11月赛迪发布的《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厦门、福州、泉州在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中分别位居第20名、第28名、第48名,其中厦门、福州处于全国第二梯队,泉州处于全国第三梯队。从先进制造业城市上榜数量看,福建省在全国省份中排在第5名(不包括4个直辖市),“福建制造”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党代会把“做大做强做优制造业”作为我省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重点,通过竞争力提升行动,形成万亿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并进的“雁阵”产业链条和集群体系,擦亮“福建制造”的品牌形象,再塑“福建制造”新优势,总体布局合理,发展思路清晰。随着“强制造”计划的实施,“福建制造”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从全国范围看,制造业呈现如下五个发展趋势: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第二,产业基础再造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整合发展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途径;第四,绿色转型发展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抓手;第五,区域协同和集群化发展是构建制造业发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党代会提出的“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可谓紧扣制造业发展大势。同时,报告既注重夯实基础能力,又注重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注重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又注重推动质量变革,既注重国有经济发展,又注重民营经济发展,这些无不彰显我省在制造业领域做大做强做优的勃勃雄心。

关键词:创新驱动

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加速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进而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因此,必须加快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而创新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党代会提出“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应该说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党代会确立了三个维度的工作思路:一是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创新机制建设,三是创新实体建设。相关政策举措和实施方案,奠定了今后我省人才工作的主基调和总框架。当然,在引智、聚智、用智上如何精准发力,如何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创新、放心创业、放手创造,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细化,特别是在人才“放管服”和软环境建设方面,我省还有优化提升空间。

关键词:协同发展

2018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和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的构想,拉开了南北两大区域协同发展的序幕。这次党代会提出“以福州和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为引擎,带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的操作思路,并结合九市一区的自然禀赋、基础条件及优势特色,分别为它们一一量身定制了发展目标、发展重点,这是一份接地气的顶层设计。事实上,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是切实可行的举措。从目前情况看,福州和厦门两大中心城市块头还不够大,应优先做大做强两大中心城市,增强其辐射、引领能力,再带动周边都市圈发展。

2020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召开,为区域经济发展指引了新方向: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福建要朝中央指引的方向努力,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中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记者感言:做强“四大经济”做大新增长点

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十三五”期间,我省以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在全国位次分别前移到第7位、第4位。

按照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目标,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的增长点在哪?

省党代会指明方向: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

“四大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未来增长点所在,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充分发挥福建特色优势的重要选择。

“四大经济”,福建有良好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数字福建、海上福建和生态省建设,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重45.7%,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66.8%,是全国唯一的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省份,绿色经济发展壮大;“清新福建”的绿色招牌越擦越亮,生态文化优势凸显,文旅经济提质增效。

立足发展基础,正视存在差距,构建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新格局,福建已迈开步伐——

抓平台建设、抓招商引资、抓场景应用、抓产业转型、抓数据开发,着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数字经济引擎轰鸣;

围绕海洋信息、海上牧场、海底储油、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重点领域,梳理形成的328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近万亿元,海上福建乘风破浪;

从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绿色优质农产,到“电动福建”、光伏发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转型全面推进;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进平潭国际旅游岛和武夷新区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持续拓展……

紧盯目标,擂响战鼓,福建“产业优”的步伐迈得更大更有力!

实践案例

泉州:一院一策,打造科创新平台

东南网1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融合。民营经济发达的泉州,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形成九大千亿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持续实施“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按照“一院一策”方式引进中科院系列院所、国内知名高校、央企研发中心等18家科研院所,涵盖智能制造、时空技术与应用、纺织鞋服等产业领域。

“无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是新兴产业的布局培育,都离不开科创平台的有力支撑。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个主导产业至少创建一个科研创新平台。”泉州市相关负责人说。

“这些平台承担着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重大创新产品的研发攻关任务。”泉州市科技局平台科科长吴志云说,18家科研院所截至目前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559项,其中含国家部委级项目35项、省级项目106项,获授权专利632项。

在“大院大所大平台”计划的牵引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结成紧密协作、共享共利的创新纽带。据数据统计,18家科研院所累计服务企业4900多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64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97项,成交金额7500多万元。

相继落地的大院大所,也成为泉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18家大院大所集聚2200多名高层次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近700个。

实践案例

闽侯:创新驱动,加快建设汽车城

东南网1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陈建鋆 张存金)当前,福州市、闽侯县正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攻坚120天”等专项行动,加快东南汽车城建设。

注入创新资源,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2日,东南汽车城迎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洪茂椿,他实地走访了福建麦特新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祥鑫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在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方面的情况后,提出指导性意见。

引入院士等高端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近日,福州市召开闽都院士咨政座谈会,围绕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听取院士专家意见建议,其中就包括我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他曾多次到东南汽车城,调研指导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东南汽车城,闽侯近期动作频频:

东南汽车城建设指挥部近期来了一支强大队伍——由闽侯县选派的50名干部,他们来自县直多个部门以及各乡镇,其中不乏北大博士和专业人才。

10月底,中国东南汽车城行政(市民)服务中心揭牌,入驻了十几个部门,开设30多个服务窗口。

闽侯县还创新机制,举办汽车产业链招商培训班,这是福州市首个产业链招商培训班。该县通过培养人才撬动“链”式招商工作,以强链、补链、延链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目前,东南汽车城已有整车生产企业2家、汽车制造业企业62家、配套企业60家,初步形成规模。

责任编辑:赵睿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希腊雅典遭撒哈拉沙尘侵袭 天空变成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