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论述,立足“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省情农情,聚焦小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依托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有力将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尤其是,探索将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列入托管服务试点范围,总结推广“项目服务主体服务农户时按市场价收费,财政补助款必须不低于60%通过‘一卡通’方式补助给被服务的农户”激励办法,为进一步拓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领域、开辟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积累了有效经验,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获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
一、严抓“组织关”,确保政策措施执行到位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厅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部署,分管厅领导每月专题研究项目工作落实情况。省厅层面明确抓总责任,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下达补助资金,厘定项目建设内容、实施重点、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经费要求(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联合下文要求县级财政安排占项目资金总额3%-5%的专项工作经费),抓好绩效评价,将项目纳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延伸考核内容,建立定期通报、约谈机制。同时,连续组织‘百名干部基层蹲点一个月’抓落实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处级干部带队下沉督导制度化常态化,实地督促各项目县抢抓有利农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二、严明“宣传关”,营造项目落地良好氛围
突出项目政策宣传引领“精准服务”,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建立“福建农村经营管理”微信公众号和全省工作交流微信群,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讲,讲明生产托管的重要意义、工作要求,宣传服务组织的担当作为、经验做法;线下坚持问题导向,到乡村与县乡干部、服务主体及农户进行座谈宣讲百余场次,通过口袋书、一封信等形式,让项目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同时,要求基层正视生产托管服务是减少人员集聚、抗疫保春耕的有效办法,广泛动员新闻媒体开展多渠道多角度宣传,让广大农户知晓生产托管服务的好处,让服务组织了解托管政策的要求,形成全社会关注生产托管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严把“调研关”,创新共进双赢激励办法
围绕如何简化补助程序、引导农户参与等顶层设计关键事项,扎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服务主体意见,让项目实施方案更接地气、更贴民心。补助程序上,聚焦“备案申请”、“签订合同”、“开展作业”、“提请补助”四个流程,及时简化申报环节,避免申报手续繁琐、签字环节过多现象,切实提高项目可操作性,与服务主体相关的填写表格已由项目建设初期的4张统一为1张,需要农户签字确认的地方也由4处改为最多1处(服务合同)。补助方式上,明确补助资金补给服务主体和农户,其中给农户的部分不少于60%,有的县达70%,且通过“一卡通”方式拨付,坚持让小农户最终受益。
四、严控“布局关”,拓宽区域特色服务领域
聚焦解决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关键环节、薄弱领域,突出服务小农户,在优先做好水稻、甘薯等农产品生产性服务的同时,探索将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列入托管服务试点范围。省厅在研究安排年度项目资金时,重点在南平、三明、龙岩三个粮食主产区选择实施区域,大力探索整县推进;在具体实践中,针对个别沿海项目县存在种粮面积少、符合申报条件的服务主体数量较少等问题,及时进行资金调减,实现项目科学布局。福建省创新实践的特色托管机制,吸引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平台”、《农民日报》、《福建日报》等重要媒体关注,也得到了上级部门肯定推介。
五、严守“监督关”,促进项目任务规范管理
要求各项目县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库,督促服务主体对服务情况真实性负责,对于骗取套取、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要依法依规严以查处,一律清出名录库,五年内取消其承担项目任务资格。鼓励各地推广“滴滴农机”新模式,探索运用北斗定位系统留痕查验功能,将安装农业用北斗终端作为服务主体承担项目的必要条件。同时,明确涉及项目建设的村(小组)都必须公示服务情况,接受农户监督;要求县级农业农村局开展15%-20%的县级抽查(对有安装农业用北斗终端的,抽查比例控制在3%-5%),允许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
经过近四年的探索实践,福建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托管服务项目实施呈现又好又快高质量态势,各地均在当年度实现了服务进度与资金兑付的双100%完成,多数项目县由原来的被动接受项目到当前的主动加码争取,整个项目实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拉动效应。
一是形成“人人懂托管,户户想托管”的局面。大力宣传生产托管好处,及时总结推广激励办法,充分调动了小农户参与托管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南平市建阳区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的成本为500多元,较人工作业的可节省200多元,若加上项目补助,则农户实际每亩可降低成本约260元;该区自2018年以来已为当地13个乡镇(街道)近5600户的水稻生产的耕、种、防、收等环节进行托管服务,累计托管服务面积达45万多亩次。
二是实现“三降三减三增”成效。统一托管降低了农资费用、农机购买费用和农民种地务工投入等成本,精准使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良种良法良技应用增加了产品产量、农民收入。如,建宁县信远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大面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了农药残留;采用大包装、桶装农药、集中统一配药,减少了农药包装物乱丢乱弃现象,减轻了对水源、土壤的污染。经过实践,当地平均每季水稻减少用药1.5次,亩减少防治成本40元,防治效果提高了10%-20%。
三是发展壮大了服务组织。各地优先选择在抗疫保春耕中表现突出的服务组织作为承担主体,通过制定管理规范、强化实施指导和典型示范引领,加快培育了一批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市场化运营规范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地数量“破零”,全省各类“田保姆”达2300多家。如,大田县根据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要求每个乡镇重点培育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项目,目前可承担项目的农机合作社由实施前的4家增至28家。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
责任编辑:赵睿
- 4月6日福建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2021-04-07
- 福建公布8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 避免受骗上当2021-04-07
- 气温又跳水 未来几天阴雨将主导福建2021-04-07
- 福建将为技能人才提供薪酬分配指引2021-04-07
- 福建畅通“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2021-04-07
- “为烈士寻亲”活动 已找到2位福建烈士的亲属2021-04-07
-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福建省各界引发热烈反响2021-04-07
- 福建省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管理系统上线2021-04-06
- 福建省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21-04-06
- 福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延长实施至2025年底2021-04-06
-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
气温又跳水 未来几天阴雨将主导福建2021-04-07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