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出生后遭遗弃 19年后荷兰养母帮厦门女儿寻找亲生父母

记者上周接到一通来电,一名热心人士在电话里说希望借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跨国寻亲,并留下了一位倪姓女士的联系电话。记者致电倪女士获知,倪女士刚回国不久,正在义务帮助领养中国孤儿的欧美父母寻找孩子的中国亲生父母。倪女士随后向记者推荐了荷兰的玛丽克·哈克女士。

哈克女士1999年2月在厦门收养了一名孤儿,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孩子希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哈克女士给记者发来了孩子的一系列身份资料,她用简洁的英语表示:“请帮助我们的厦门女儿找到她的亲生父母。”

她帮女儿寻找亲生父母每天在网上发布寻亲信息

由倪女士引荐,记者与在美国华盛顿的美籍华人郑女士建立了网络联系。

郑女士出生在中国福州,15岁时随福州的养父母到了美国,如今已经人到中年、成家生子,居住在华盛顿。郑女士的一位好朋友收养了中国孩子,2018年4月份开始,郑女士帮助这位好朋友寻找孩子的中国亲生父母,由此加入了美洲大陆的公益寻亲团体。

好朋友的孩子来自福建,郑女士在网上向福建方面寻找,一个月前在一个人数不多的群里,遇到了荷兰的玛丽克·哈克,当时哈克正在给自己收养的华裔女儿寻找亲生父母,同时公益帮助海外寻亲团体制作寻亲海报。哈克利用自动翻译软件与中国人对话,每天在网上发布寻亲信息,希望帮孩子找到亲生父母。郑女士与玛丽克·哈克加了好友,美洲欧洲的两位妈妈由此“相遇相识”。

哈克从事幼托方面的工作,要照顾很多孩子。郑女士也是上班族,需要下班以后才能接受网络电话采访。欧洲、美洲、亚洲时差大,郑女士拉哈克、记者组了一个群,经过反复商议,三方商定次日清晨7点网络通话,身处美洲的郑女士担任翻译,并做补充说明,三方由此实现了网络越洋对话。

19年前的2月1日她在厦门领养了她

哈克说,她的大女儿张文磊是19年前在厦门领养的。

1998年,哈克致信中国的民政部门提出孤儿收养申请,提供了职业、住址等方面的法律文件,获得了中国民政部门许可。民政部门给哈克提供了一名中国福建厦门的小女孩的资料、照片,福利部门帮这个小女孩取名张文磊,哈克看了以后当即决定收养这个孩子。两个月后,哈克夫妇俩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别的领养家庭共五家,一起来到中国厦门,在厦门的儿童福利部门,完成了相关法律文件,把孩子带回了荷兰。领养那天,是1999年2月1日。

几年后,哈克女士又向中国民政部门提出了收养申请,并表示希望还是在厦门收养。民政部门在厦门就近的晋江,帮这位荷兰妈妈找了一个小女孩,2001年8月份实现了收养。

哈克说,中国领养手续各环节衔接很清晰、紧凑,例如需要什么资料、交给什么部门、相关部门什么时候回复、什么时候看到孩子的照片、什么时候去中国领养孩子……整个过程一清二楚。

她对中国的亲生父母说:我的生活中缺了一样东西

荷兰妈妈哈克女士收养的两名中国女儿,在荷兰健康茁壮成长。孩子们渐渐长大,发现自己长得跟爸爸妈妈不一样,很想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父母长相怎样,有没有相同血缘的兄弟姐妹……诸多问题,荷兰的爸爸妈妈都没法回答,只能努力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

2013年,哈克到中国旅游,专程到晋江找到了捡到小女儿的那个人,当年是这位好心人把孩子送到了福利部门。哈克委托这位好心人打听小女儿亲生父母的下落。这位好心人经多方打听了解到,小女儿的父母来自安徽,当年到晋江打工,生了这个孩子,此后回了安徽老家。好心人联系到了安徽父母,安徽父母把DNA数据寄到了荷兰,经过比对,确认他们是孩子的亲生父母。2018年夏天,哈克带着小女儿,到了安徽,孩子和亲生父母相见。

妹妹找到了亲生父母,对大女儿张文磊触动很大。张文磊现在已经20周岁,正在读大学,周末打工半工半读,已经做了很久的社会性公益工作,喜欢帮助别人。

根据哈克女士提供的资料显示,养女张文磊,1998年5月11日清晨5时30分左右,被遗弃在厦门警备区教导队综合楼局口水旅馆旁边,附衣物一小包,内有现金壹拾元、奶粉一包、出生纸条一张,写明生于1998年3月16日凌晨2时。

出生后遭遗弃 19年后荷兰养母帮厦门女儿寻找亲生父母

在西方世界长大的张文磊,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录了一段视频,等于是给亲生父母写了一封信,述说了寻亲的心声(见上图文字)。

因寻亲走到了一起他们有共同的“寻亲情结”

经由郑女士,记者接触到了部分寻亲团体人士,由此了解到,近一二十年以来,有不少中国孤儿被领养到了欧美国家。现在这些孩子都已健康长大,他们希望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平息不知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的焦虑和不安,完整自己的人生。孩子的寻亲愿望,得到抚养他们长大的洋爸爸洋妈妈的大力支持,许多洋爸爸洋妈妈由此成为中国孩子回国寻亲的义工,哈克女士就是因为帮孩子寻亲,加入了寻亲团体,长年义务帮助寻亲团体制作寻亲海报。

众多海外华人也加入了寻亲义工队伍,他们多年来出钱出力,坚持完全彻底的公益性质,而这背后强大动力的来源,是因为他们或者自己就是孤儿,或者身边的至亲是孤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寻亲情结”,希望找到造就他们生命的亲生父母。

郑女士向记者介绍了寻亲帮帮团核心成员陈先生。陈先生居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是生意人。记者在约定的深夜时分,与在美国康州的陈先生网络通话。陈先生介绍说,寻亲帮帮团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民间公益组织。早先寻亲都是一个人个体单独的行为,后来不同的个体相互联系,逐渐形成了寻亲帮帮团这个民间公益寻亲团体,最早是在福建寻亲,后来浙江等周边省份加入,寻亲范围由此逐渐扩大,目前已经扩大到了海外,成为跨国民间公益组织。

寻亲帮帮团的成员都是因为寻亲加入的,寻亲帮帮团的成员也由此逐渐增加。陈先生因为太太寻找失散的妹妹,加入了寻亲帮帮团。陈太太的妹妹1982年刚出生尚未满周岁时在莆田失散。这个团体没有固定组织架构,没有人拿工资,没有任何企业赞助,很多活动费用是经办成员在办理的过程当中自己承担的。

记者接触到的采访对象提供的资料显示,寻亲者努力通过不同渠道寻亲,这些渠道团体有“宝贝回家”“寻亲帮帮团”“福建寻亲帮帮团”“华人寻亲网”以及“国际儿童寻亲联盟”等。

陈先生介绍说,目前寻亲帮帮团掌握的寻亲者DNA资料库运作全部公益免费,只要寻亲者提供DNA数据,即予以比对,分文不收。

2018年10月国庆期间,寻亲帮帮团在福建宁德周宁举办了一场大型寻亲活动,目前正在筹办春节期间的一场大型寻亲活动,按照惯例在长乐举办。郑女士表示,未来计划在厦门也举办一场。 (记者 范希平)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农科院专家走进田间:油菜花开薏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