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原标题: 不施肥 不打药自然农耕收获“金色果实”

海峡网7月3日讯 不耕地、不施肥、不打药,仅通过改良土壤,改善生态,就能自然栽培出放心蔬果?

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必要走进建阳区小湖镇大山坪的尚甘果园。

带着这个目的,6月27日,笔者驱车从建阳市区出发,辗转数十里,找到果园的主人——黄兴旺,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却又壮实的中年汉子。今年50岁的他,是小湖镇中学的一名生物老师,自小就喜欢花花草草,曾常年从事园林绿化与果树研究,正是对大自然的热爱让他一直坚守在山林间。

“在这里搞农业,是一次冲动之举。”黄兴旺说,2016年年初的一天,同事之间聊到了食品安全,感叹很难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和水果。“周边一些朋友的话触动了我,其实现在我们完全有条件自己种喜欢吃的放心果蔬,过我们喜欢的田园生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黄兴旺有了念头,说干就干,从那年春天开始,黄兴旺花了近一年时间,把原来100多亩的园林绿化种植基地改建成了尚甘果园,精心打造了一个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走在果园里,举目望去,没有耕田,野草丛生,更像是一个杂乱的山坡。一个有着30年种植经验的老农人的农场里,却没有一点现代农业的影子。若不是黄兴旺在一旁指点,竟不知这地里还种了花生、柑橘、水蜜桃、金桔等蔬果。

“我用的是‘自然农耕’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遵循大自然法则的农业生产方式。”黄兴旺告诉笔者,他的农场里从不除草,也从不施传统的肥料。

“生物多样性越丰富,昆虫间的相生相克自然能避免单一病虫的爆发,而且土壤越健康,作物的生长也就越健壮,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强。”黄兴旺向笔者解释道,自然农耕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壤自我耕耘的能力,通过增加作物种类、植物种类以及动物种类,以此恢复生态,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

“生物酵素可以很好的起到防病虫害的效果。”烂菜叶、甘蔗渣……同时,黄兴旺还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利用多年的生物知识,把一个个废料制作成了一桶桶的生物酵素。

黄兴旺的“自然农耕”使得农场“杂草丛生”,观赏性差,曾遭受不少“怀疑”的眼光和批判的声音,但他没有放弃。

2017年8月,黄兴旺的果园迎来了第一批花生——“红白彩”和“小二黑”两个品种的丰收。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将花生带到了厦门大学检测机构,进行了392种农药残留检测,全部获得通过。

“今年,已经有朋友跟我预订了300斤的花生。”黄兴旺高兴地说。今年他的果园里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余亩地,预计可产4000公斤花生,同时还种植了60亩从重庆引进的“爱媛30号”和“爱媛38号”两个柑橘品种。

“生态农耕,还食材本色,吃上让大家放心的安全食品,已经不再是梦想了。”黄兴旺说,花生种植的成功给他带来更大的信心,相信离梦想实现的日子不远了。(邓忠卫)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邮储银行上杭县支行开展存款保险知识宣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