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福建频道>福建新闻
分享

随着全省各地市政建设加速,河道清淤、海绵城市建设、地铁开建……产生了大量的淤泥和建筑泥浆,如何因地制宜妥善处置,既是难点,也是重点。我省企业自主研发了新工艺,实现了淤泥和建筑泥浆固化再利用——

淤泥来“袭”,难题如何攻克? 

福建各地市政建设加速 “淤泥”难题如何攻克?

琅岐红光湖建设工地,淤泥不用外运就可进行现场固化处理。

近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泉州洛阳桥北侧清淤工程正式动工。工程承接方福建港湾岩土技术研究公司,将利用自主研发的淤泥固化技术进行清淤。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泉州古城的重要遗迹,洛阳桥的清淤审慎而郑重。

港湾公司对其技术有信心,因为此前,在福州市马尾区首个海绵城市项目——红光湖景观综合工程建设中,他们的淤泥固化技术已经在实践中有效应用,省时省力,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就地固化再利用

省时还省力

福州马尾的红光湖是一个“挖”出来的湖泊,地质松软、淤泥层厚成为施工一大难点。红光湖处新近淤积软土是深灰色,含水率高,性质极差,淤泥层最深的达到50米。“这里的淤泥呈流塑状,极易造成边坡塌方和反涌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后患无穷。” 福建港湾岩土技术研究公司总经理梅丰介绍说。

而他们新型淤泥固化技术却可以让原先“扶不上墙”的淤泥变得坚硬,经过处理的淤泥层不再会随时塌陷,踩上去像“水泥路”一般,让人感觉如履平地。

据悉,这一技术采用粉体纳米软土改性剂、激发剂与淤泥和水发生一系列的水解和水化反应,让淤泥固化。浅层的淤泥可以通过普通的挖机原地处理,针对深层的淤泥,他们特地从芬兰进口了强力搅拌头,通过摇臂内设的橡胶管往淤泥里投放固化剂,每天能处理淤泥300立方。“注入固化剂后,一般七天左右,每平方米就可以承受十几吨的重物,28天后就进入稳定期,具有高抗压强度,性质稳定。”梅丰告诉记者。

“按照以往传统做法,清淤需要将淤泥外运,然后再运回适合的土壤进行回填,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给堆放淤泥的环境造成污染。”福建建工集团红光湖项目经理林庆斌表示,“现在工程现场就可以对淤泥固化处理,工程推进比预定快了三个多月。”据介绍,部分处理过的土方可以在公园内部平衡消化,合理再利用,强度要求较低的固化土作为回填材料,强度要求较高的固化土作为路基、广场地基材料,减少了石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避免了大量土方的外运和堆放的问题。

工厂化处理

处置淤泥的破题之举

梅丰告诉记者,公司本来专攻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但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扩大,每年产生淤泥及建筑泥浆呈现井喷状态,保守估计每年达百万立方,如何处置大量的淤泥和泥浆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

由于缺少有效合理科学的处置方式,大量建筑泥浆存在偷排、乱排的现象,造成水质污染、河道淤塞等环境问题。淤泥的传统处置方式就是堆积和填埋,如此处理方式有诸多弊病和后患,而且运输成本高,堆放、受纳场地也有限。

梅丰介绍说,特别是地铁盾构泥浆不同于一般的渣土,含水率较高,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滴、洒、漏”等问题,到了指定渣土临时受纳点,淤泥堆积高度有限,临时受纳点场地有限,无法满足需求,大面积的淤泥堆放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淤泥成分十分复杂,除了堆放问题,如果含有有害物质,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

省建科院副院长陈振建表示,目前国内对江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土地利用和建材行业资源化利用两种。土地直接利用是直接将淤泥用于土地填埋,这对淤泥的本身性质有要求;资源化利用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将淤泥进行固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淤泥用作填方材料和建筑材料等。现在化学固化更为常用,一般采用无机材料,更加环保。

梅丰表示,公司研发的固化剂还可以通过水解水化,将淤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固定在分子内,实现降低污染的无害化目标。

除了淤泥,港湾公司还关注建筑泥浆的处置。根据测算,福州地铁一号线产生的泥浆多达200多万立方,现在随着多条地铁线路开工,日产的泥浆达到6000多立方。他们在福州市地铁2号线金山站附近,就设立了小型泥浆处理中心。首先通过机械脱水和添加改进粉剂,脱水后的泥饼体积压缩达70%,具有含水率低、强度高、运输方便、适宜堆放等特点,且遇水不软化、不泥化。

“根据不同的泥样,使用的粉剂配方材料和参量都不一样。”梅丰说,这些固化后的泥土会形成不同的强度和承载力,变成市政和高速等各类道路的路基、码头堆场、河堤所用的工程填土,甚至成为公园和小区里的绿化培植基土。

资源化利用

方为长久之计

近两年来,浙江省为了有效破解传统清淤方式产生河道淤泥堆放难、处置难等问题,切实避免淤泥对河道、土地造成二次污染,在全省引进建设淤泥固化处理中心,对淤泥进行集中式的工厂化处理。

对于这一思路,港湾公司计划进行复制。目前他们正在福州周边区域寻找合适的地块,建立一些淤泥及建筑泥浆综合收纳场地,为建筑施工企业有效处置建筑渣土提供统一、正规的场所和技术,探索工厂化处理模式。

陈振建表示,由于土地直接利用和填方材料还是存在处置周期长,环境安全有隐患等弱点,因此淤泥和泥浆的资源化利用应当成为符合生态环保的长久之计。其中淤泥无害化处置和实施建筑材料利用主要是新墙材资源化综合利用,主要途径有制烧结砖(砌块)和陶粒。

梅丰也表示,延伸产业链,将淤泥和泥浆进行产品化,既可以增加处置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真正实现淤泥处理无害化、规模化,未来的目标是形成处置加工一条龙,打通全产业链。

责任编辑:杨林宇

最新福建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苹果iPhone 17 Plus将配备略小的屏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