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新闻中心>财经频道>财经新闻
分享

新加坡《海峡时报》11月24日文章,原题:“慢就业”在中国开始流行 张蓉蓉(音)不久前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她本有机会深造,但对教历史的前途没有把握,于是选择做志愿者。

23岁的她如今在广东山区一所中学教英语。学校提供食宿,一家非政府组织每月支付她2300元补助。今后两年,她将从事这份志愿工作,同时要想好下一步怎么走。她说:“从事志愿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拓宽我今后的职业道路。”

在中国,张女士这种情况属于“慢就业”。不久前,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就毕业后职业选择对1.3万名“95后”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受访者选择继续学习、创业或休整一年等形式的“慢就业”。

但舆论对是否鼓励这种新现象看法不一。有的评论认为,使用“慢就业”描述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是“自欺欺人”。造出这个新词掩盖了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也有评论认为,让大学生出去见见世面或者花时间多了解就业市场,并无坏处,“应该给有些毕业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人生规划”。

北京的经济学家胡星斗说,慢就业的产生有几个原因。首先,经济减速形势下,毕业生不好找工作。另外,由于政府大力推动创业,许多毕业生想试试创业。但他同时认为,不存在大学毕业生过剩的问题。“中小企业和农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但多数年轻人宁愿没事做,也不想干这些。”(作者钟高平[音],乔恒译)

责任编辑:陈锦娜

最新财经新闻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平面设计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