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金融频道>金融活动
分享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即将召开。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大会审议。

从已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来看,目前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条。沉甸甸的10余万字,究竟为何而来,又有何深意?

保护自己的权利 从学习民法典开始

资料图片: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采用“云间庭审”方式,对一起离婚纠纷案进行二审线上询问 孙亮全摄

为什么多个“典”字?

字典有,但法典却不常见。那么“典”是什么?

回溯甲骨文中的“典”字,是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册”字,意为编连在一起的、用来书写的竹简;下部是一双手,合起来会意为用双手恭敬捧着书册,足见其重要性。

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典为常道、准则,进而引申出制度、法律之义。

典,意味着在某个领域内囊括万物、包罗万象,譬如说,字典是单字的一个“大集合”;也意味着标准、法则。

所谓法典,则是对某一个法律部门的全部或者绝大部分问题进行详细的条文化规定的法律文件。

但如果你以为民法典是简单的民事法律汇编,就太小看它了。与单行法不同,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规范我们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它其实源于民法典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规律性,涉及包括当面临利益冲突时,例如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等等时,如何做到更加科学,结构更为严谨、合理且规范地处理,做到以简驭繁、事半功倍。

它事无巨细,却也最为“贴心”,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老百姓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对于民法典,有人比喻说:“从摇篮到坟墓,一个人的安身立命总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也难怪民法典被誉为“现代社会的权利教科书”。

保护自己的权利 从学习民法典开始

资料图片: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居家办公的法官通过视频与在单位的法官研讨案件 潘昱龙摄

我国法典的“三生三世”

如此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国家目前并没有正式实施的法典呢?

如果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法典,刑法相对发达,而民法相对迟滞。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以先秦法家“法治”、“重刑”思想为指导,取得了空前的最高立法成就。此后朝代的如《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也都走在这条传统道路上。

我们常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也解释了为何我们在潜意识中对法律的认知,往往是用来制裁与限制人的。但是,民法的功能与价值取向截然不同,它倾向于对人的价值成就与利益保护,对于更好保障维护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要说真正“民法典”的制定,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清民律草案》。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组织民法典起草,但都因为时机不成熟而一度搁置。

不过在此之后,《民法通则》、《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知识产权法,以及在商业方面的《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单行法林立,另有大量的国务院行政法规、最高院司法解释簇拥。可以说,从内容上来讲,民法典已经趋于成型。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随后,中国立法机关将这一工程浩大的立法任务分为了“两步”: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完成;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争取于2020年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而在民法典生效施行之日,我国法律体系将更完备。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将被替代,不再保留。

保护自己的权利 从学习民法典开始

资料图片:合肥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现场 刘军喜摄

典为何而来?

怎么理解民法典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翻译君认为,一方面,在于生存。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资料,就是财产。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在民法典草案分编中,物权编草案排在了第一编。

针对经济社会生活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草案在强化业主权利保护、增加居住权规定、完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的规则等多方面作出进一步完善。

再比如,民法典草案中土地的相关权利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在此次的民法典草案物权编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相关内容作了完善。

另外一方面,在于生活。在生存的基础上,人们开始考虑如何获得财富、追求幸福、赢得尊严。

民有所需,法有所应。在民法典草案中,人格权的独立成编被认为是最大的亮点,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草案不仅明确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还将自然人的“电子邮箱地址”和“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的范围。

尤其是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对于个人信息追溯等一系列的法治新课题,例如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草案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所以也可以说,民法典既是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平等与保护的人民权利法典,又在编纂中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合拍,以良法保障善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制度支撑。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往宏大了说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关系到市场经济运转的基础规则;往细微了说就是深入影响大家切身利益的各项琐碎。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如从学习民法典开始。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金融活动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苹果iPhone 17 Plus将配备略小的屏幕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